首页 / 新闻公告/行业新闻

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常州武进:环境共治,造就水美乡村

09.02

2019

2019.09.02

17

17
分享至

今年1月,《江苏省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太湖流域重点断面和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同时,逐步恢复河网水系和湖泊生态功能。

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江苏省太湖办设立的第一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东尖引河、漕上河、老鸦浜、新庄站浜......记者所到之处,水清、岸绿、景美,很难把它们和曾经的黑臭河联系在一起,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环境共治体系已在武进生根开花。

洛阳镇东尖村东尖引河整治后水清岸绿

东尖村,地处武进区洛阳镇东南部,村党支部书记沈建忠说, 村里的东尖引河因为近30年没清淤,河道几近淤塞。2014年,村委投资200多万元对河道实施整治,清淤6万立方米,看着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了,村民们的感受不一样了,大家纷纷请愿,能不能把村里其他河道也整一整。与此同时,政策的集聚效应也来了。2016年,东尖引河被纳入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从2000万元专项资金中拨付200万元,东尖村再配套300万元,昔日黑臭的东尖引河开始恢复引水、排水、蓄水功能,到2017年,水质改善为Ⅲ类。

东尖引河生态治理:格宾网护岸 

实现河道长治久清并非易事。在东尖村的河长制管理公示牌上可以看到,这里的河长细分为村级河长、企业河长,还有民间河长,每位河长都备注了手机号码。沈建忠告诉我们,村里河道总长有几十公里,一个人一天都走不完。所以,从2017年开始,他们村就由村民组长牵头组成了一支5人队伍,每天巡河。生态好了,河里鱼也多了,偷捕偷捞的人也来了。为此,沈建忠把村里的钓鱼能手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钓鱼协会,会员不仅自掏腰包投放鱼苗,还负责管护河道。

河道整治后的戴溪村老鸦浜

在临近的戴溪村,村级河道老鸦浜也是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之一。老鸦浜岸边居住着戴溪村捕捞村民小组,大家常年靠捕捞为生。 近几年,随着村里从事捕捞作业的人少了,闲置的渔船都停在老鸦浜,原本就不宽的河道被挤得满满当当,河水黑臭,淤泥厚积。如今,整治后的老鸦浜面貌一新,“龙须沟”变身清水河,村民们也自发整理起屋前屋后的埠头,种上花草点缀。

罗家头村“如意滩”:村民自筹资金整治修建

村民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 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是建设美丽乡村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武进区洛阳镇的罗家头村,就有一个村民自发治水的范本。 

走进罗家头村,村口立着的碑刻《如意滩记》,详细记录村民们如何集体筹资50万元、村民捐资20多万元,恢复水美乡村风貌的故事。

罗家头村位于武进区新庄站浜北面。2017年初,新庄站浜被纳入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4月清淤完成后,这里的河水变清了,河岸却还是泥石滩。为此,这个只有170多人的村子开始了治水行动,连着几年没要村里分红的村民,这时把钱用上了。2017年9月,驳岸完工,工程初见雏形。但此时,村民小组集体出资的50万元已快见底。这时,村里热心人再次发起募捐。罗文龙10万元、罗仪5万元、罗泽5万元、罗国进1万元……,大家你一点我一点的凑,很快募集到20多万元,继续投入到治水行动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8年5月,如意滩落成,如今,这条临水而建、曲径通幽的步行道,已经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必去的打卡地。

罗家头村村口村民自发捐资碑刻

东尖村、戴溪村、罗家头村,一路走来,借力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当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环境共治体系,造就了一幅幅水美乡村的生动画卷。这样的风貌,如今在洛阳镇的几乎每个村子都能看到:以芦苇荡为特色的新庄站浜、以水上舞台为特色的东尖引河、以生态护岸为特色的陆家头浜、以湿地公园为特色的漕上河......而到2021年前,洛阳镇还计划对徐家头浜、曹巷浜等7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使环境更宜居,百姓更满意。(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方曦 编辑/郭文静)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